作品名称:城市共享单车骑行目的地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
参赛学校:广州大学 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
指导老师:李少英、吴志峰
团队成员:高枫、黄冠平、黄姿薇、赖志鹏
共享单车的兴起改变了居民日常出行方式,一定程度解决了公共交通站点接驳等“最后一公里”出行问题,在减少交通堵塞、环境污染等“城市病”中发挥重要的作用。但也相应带来如乱停乱放、供需失衡、投放过大等问题。问题根源在于缺乏对共享单车进行精准投放。挖掘共享单车出行的时空特征,定量分析骑行行为的影响因素,能够为共享单车需求的精准预测、有效投放及调度管理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。
相关研究存在三点局限:(1)较少关注骑行目的地,无法准确分析“最后一公里”;(2)缺少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分析,无法客观认识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影响机制;(3)影响因素建模时间分辨率粗糙,无法精细探究骑行这一“短途快速”的微观时空行为影响机制。
广州作为国内最早运营共享单车的城市之一,截至研究时间2017年末,某牌共享单车在该区域投放运营达17万辆。本文在1h与100m的高时空分辨率基础上,建立地理探测器模型,精细分析目的地分布影响因素的时间差异,并进行交互探测。
图1 研究区
研究方法:核密度分析、地理探测器模型(包括因子探测器与交互探测器)
数据来源:包括Python爬取,OSM,高德地图API等。
结果与分析:
图2 共享单车骑行目的地时空分布
图3 科韵路地铁站周边共享单车早晚高峰职住通勤特征
图4 影响因子选择
图5 各因子影响力时间差异(折线参考左纵坐标,柱状图参考右纵坐标)
表1 因子类别探测结果
表2 因子探测结果
表3 早高峰交互探测结果
表4 晚高峰交互探测结果
总结:
(1)共享单车骑行目的地分布具有显著的早晚高峰特征。骑行目的地分布呈现与主城区中心距离衰减的“多中心”集聚特征。
(2)因子探测发现:① 从类别看,总体上骑行目的地受服务设施分布类影响最显著,交通可达、土地利用和自然环境类别次之。② 从因子看,影响力较大的因子依次是住宅、餐饮、公司、购物设施分布、路网密度、距地铁站口距离和POI多样性。③ 各因子影响力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,所有建成环境因子在早晚高峰时段的影响力最大。
(3)交互探测发现:① 因子间均为双因子增强关系。② 早高峰的核心交互因子是公司企业与住宅小区分布,晚高峰则是餐饮设施与住宅小区分布。③ 交通可达与服务设施类别因子间的交互影响力较大,表明服务设施因素与交通因素是重要影响因素。
本研究是将空间统计学方法应用于地理大数据研究的一次有益尝试,研究方法与结论为共享单车需求预测、调度等提供科学参考。
组委会电话:010-59896196
技术支持电话:400-8900-866
组委会QQ:2434499645
大赛QQ群:729342023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甲10号院电子城IT产业园107楼6层
邮编:100016
GIS大赛公众号
版权所有 © 1997-2023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11032883号-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861号